2020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着全球经济的正常运转与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不仅加速了全球经济格局重塑,也令一些经济体重新审视全球供应链的空间布局,个别国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更大的逆风和回头浪。在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的特定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是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根本要求,是坚定地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
海南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港
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目前全世界有130多个自由贸易港、2000多个自由经济区,其中较为著名的自由贸易港包括香港、新加坡、迪拜和鹿特丹等。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3.3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远超香港的1106平方公里、新加坡的724平方公里和迪拜的4114平方公里,海南将成为全球面积最大的自由贸易港。
海南作为离岛具有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是推进高水平开放、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试验田。成功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需要达到要素自由流动的六个标准,即实现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同时“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等财税制度安排,也是对标国际最高标准的自由贸易港的做法。海南岛更大的自由港面积对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创新均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
海南将对标世界最高水准的自贸港
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任重而道远。海南目前整体上还处于底子薄、家底弱的状态。2019年海南省GDP为5308.94亿元人民币,仅占全国生产总值的0.54%;实际利用外资15.2亿美元,占当年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1.10%;进出口905.87亿元人民币,仅占全国贸易总额的0.29%。所以,《总体方案》中第一阶段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海南的营商环境、培育足够数量的市场主体、努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建立风险防控体系。到2025年,海南要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2025年前适时启动全岛封关运作。
海南全岛的贸易自由便利制度主要体现在“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三个方面。“一线放开”即在海南岛和其他国家、其他关税区之间设立“一线”,在确保履行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义务的前提下,除了禁止、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之外,其他货物、物品均自由进出。“二线管住”即在海南岛和内地之间设立“二线”,货物从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入内地,视同进口,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照章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岛内自由”主要是强化海南作为国际货物中转港的功能,即由境外启运、经海南自由贸易港换装、分拣集拼,再运往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中转货物,简化办理海关手续。货物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内不设存储期限,可自由选择存放地点。
正负清单支撑起海南贸易与投资自由便利制度
海南自贸港的贸易与投资自由便利制度将通过正负清单的方式进行管理。
为了实现海南自贸港货物贸易“零关税”,要实施“一负三正”四张清单。负面清单意味着“非禁即入”,正面清单意味着明确了边界和范围。货物贸易的“一负三正”四张清单分别是:对企业进口自用的生产设备,实行“零关税”负面清单管理;对岛内进口用于交通运输、旅游业的船舶、航空器等营运用交通工具及游艇,实行“零关税”正面清单管理;对岛内进口用于生产自用或以“两头在外”模式进行生产加工活动(或服务贸易过程中)所消耗的原辅料,实行“零关税”正面清单管理;对岛内居民消费的进境商品,实行正面清单管理,允许岛内免税购买。对实行“零关税”清单管理的货物及物品,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海南的服务贸易自由便利制度将通过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体现,实行以“既准入又准营”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举措,破除跨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移动等服务贸易模式下存在的各种壁垒,给予境外服务提供者国民待遇。
为了实现海南自贸港投资自由便利化,要在更高层次实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对外商投资、跨境直接投资交易环节,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与现在的全国版《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相比,或将大幅减少禁止和限制条款。与之相配套的,对国际人员的流动也将采取更加宽松的政策,对外籍人员赴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工作许可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放宽外籍专业技术技能人员停居留政策。
海南自贸港不会取代香港而要错位发展
海南自贸港与香港的总体功能定位不同。香港是独立的关税区,是WTO成员,有单独对外签署FTA的权利。而海南自贸港完全不具备这些条件,最主要的功能还是对外开放,即便“境内关外”管理措施也只是单向的,即由海南自贸港进入内地的货物、物品需要经过海关,视同进口;而货物、物品及运输工具由内地进入海南自由贸易港,仍然按国内流通规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