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人群新冠抗体阳性者占6.9%】3月19日,《柳叶刀》在线发表了我国学者题为《新冠血清流行病学与体液免疫的持久性:基于武汉人群的随访研究》。
这项研究是武汉进行的第一项长期血清抗体阳性率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截至2020年4月,武汉市6.9%的人具有新冠病毒抗体,其中82%的人系无症状感染者。此外,在产生了抗体的人中,约40%的人产生了中和抗体(可防止将来感染的抗体),且中和抗体水平在2020年4月至2020年10月~12月之间没有下降。
武汉6.9%的人具有新冠病毒抗体
研究人员对来自武汉13个行政区的3556个家庭9542名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采集血液样本,参与者涵盖了所有年龄段。最终统计发现,在9542名受试者中,有532人(5.6%)拥有新冠病毒抗体,校正后基线血清阳性率为6.92%,其中437人(82%)为无症状感染。基线检测总抗体阳性的受试者中,有212人(39.8%)中和抗体阳性。
在2020年6月和2020年10~12月进行的两次随访中,受试者的中和抗体阳性率保持稳定(2020年6月为45%,2020年10~12月为41%)。其中,335名基线总抗体阳性且参加两次随访的受试者中,中和抗体滴度在整个研究期间(9个月)未见明显下降。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无症状感染者中和抗体滴度要低于确诊病例和有症状病例。
作者之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任丽丽博士表示:“学界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应答的长期持久性知之甚少,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具有新冠病毒抗体的参与者,他们的抗体至少持续存在了9个月。重点是,我们发现,中和抗体滴度在至少在九个月内保持稳定。”
从人群特征来看,在受试者中,女性的血清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66岁及以上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医疗工作者血清抗体阳性率高于其他职业,过去五个月曾到医院就诊的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高于没有血清抗体阳性的患者。
抗体阳性者中八成为无症状感染
532名抗体阳性的参与者中有437名(82%)无症状。该研究的作者指出,这远高于过去报道的全世界估计的40-45%的估计。他们说,这可能是由于回忆偏见所致,参与者在五个月后报告了自己的症状,而且还说这不太可能在他们的研究中高估发生率,因为在武汉和武汉都采取了严格的措施来识别每个病例。爆发期间,居民保持警惕以记录他们的症状。
论文领衔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表示:“评估感染新冠病毒和产生免疫的人群在人口中的比例,对于实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以减少未来再大流行发生的可能性至关重要。鉴于轻度感染者可能未就医且无症状感染者通常不会被检测到,因此报告的新冠肺炎病例数目与实际感染病例数之间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其他国家的经历和数据也能证明了这一点。”
来自澳大利亚杜赫蒂研究所的Richard Strugnell等专家在评论中表示,血清阳性率的预估值表明,武汉的实际感染人数可能超过了当初上报的新冠肺炎患者数量。
如果血清阳转率可以准确反映新冠病毒暴露情况,那么低病例数与高血清抗体阳转率之间的明显差异则表明,大多数血清抗体阳转者是通过无症状感染产生的抗新冠病毒抗体。
结论:强调新冠疫苗对控制新冠肺炎的重要性
王辰院士表示,即使是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震中武汉,截至2020年4月8日这个城市的确诊病例超过5万,但武汉市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仍然很低,大约40%的抗体阳性患者产生了中和抗体,这表明,民众仍然缺乏免疫力。”
同时,Richard Strugnell指出,考虑到通过自然感染产生的中和抗体相对较少,这项研究则凸显了有效的新冠疫苗对实现人群水平的新冠肺炎控制的必要性。当初在武汉采取的出色的、快速的、有效的控制措施或许限制了病毒的传播,但同时也通过阻断持续中和抗体的产生而降低了自然获得的群体免疫力。
“在成功实施了感染控制机制的环境中,病毒在自然传播后很可能不会产生群体免疫,这突显了有效的疫苗接种策略对控制新冠肺炎传播的重要性。这项研究是描述新冠病毒感染和理解大流行下免疫力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