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后,当我们回望迈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之际的中国与世界,会看到——
人类奋力前行的脚步,被一种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新型冠状病毒骤然按下了“暂停键”。然而,在经历了不平凡的历程后,中国攀过了疫情防控最险最难的那段悬崖峭壁,生产生活重新开始,国家发展重入正轨;世界在与中国的守望相助中深化着命运共同体共识,也终将战胜疫情这个威胁全人类健康安危的“魔鬼”。
对中国而言,这段难忘的历程,有太多的关键词浮现:“负重前行”“众志成城”“命运与共”“共克时艰”“慎终如始”“善思善行”……也有太多种情绪奔涌:忧心、焦虑、悲伤、愤怒、慌乱、感动、欣慰、淡定、释然……
新冠肺炎疫情,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让整个社会转换了节奏。但是,过去的日日夜夜也在深刻地揭示:这同样是一次国家成长的特殊大考,是一次民族生命力的强烈迸发。
风雨中走过,风暴中挺立。大考之下,中国创造了成绩,也进一步明晰了该坚持什么、完善什么、建立什么。
一、对执政能力建设的一次大考
大国有大国的风采。评定一个国家的能力,既要看“风和日丽时”,又要看“狂风骤雨天”;既要看一马平川时的凯歌行进,又要看跋山涉水时的精神状态。面对这场疫情大考,迅速出击、蹄疾步稳的中国,顽强勇毅、逆境奋进的中国,担当有为、行胜于言的中国,让世界惊叹;举全国之力的疾驰支援、处处涌动的爱心奉献、共克时艰的社会协作,强大的“国家能力”,让中华民族打赢战“疫”的信心更加坚定、团结更加紧密。
大党有大党的样子。“国家能力”的背后,是一个强大执政党的执政能力。这种能力,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教授西里尔·布莱克在《现代化的动力》一书中,视为“现代化的核心问题”。美国历史学家胡克也曾说过,判断一个社会能否解决它所面临问题的依据是:“它的领导层的质量和它的人民的品质”。
当疫情汹汹来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明确要求——
第一,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第二,科学判断形势、精准把握疫情。
第三,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依法防控、守土有责。
第四,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
回头再看,在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这场战“疫”中,党中央的明确要求,无疑为中国赢得胜利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明确要求贯穿始终,我们有了行动快、驾驭全局的部署。
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向湖北派出中央指导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全国一盘棋,做好人员物资调配;各级党委政府、各地区各部门守土有责、担责尽责,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畏艰险、连续作战,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明确要求贯穿始终,我们有了力度大、精准有序的行动。
立足地区特点和疫情形势因应施策,抓好重点地区、重点群体疫情防控工作,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强化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把群众发动起来,紧紧依靠人民,构筑起与疫情斗争的人民防线;突出疫情大考中的严格执纪,对敷衍塞责、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等问题坚决从严查处;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有针对性地加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举措……应对之策忙而有序,疫情防控形
势得以大逆转。
明确要求贯穿始终,我们有了视野宽、统筹兼顾的主张。
“要努力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党中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将疫情防控的“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活”统筹起来,一切从实际出发,出台措施与应急预案。
“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是发挥我国负责任大国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体现”——及时主动与世界分享有关病毒科研成果、相关防控和诊疗方案,向多个国家派出医疗专家、捐助医疗物资,中国与世界携手抗疫。
实践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正是因为有了如此执政能力,这样广袤的国土、14亿人口的国家才能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步调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朝着战“疫”的最终胜利不断挺进。
这样的执政能力,世界并不陌生。因为时间早就多次证明,有了如此执政能力,我们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才能有力应变局、平风波、除顽瘴、化危机。从抗洪抢险、抗击非典,到汶川、玉树、舟曲全力救灾、在废墟上重建家园,一次次穿越风雨的勇气,一次次爬坡过坎的勇毅,来源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更来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因为我们党从来没有停止过自身建设,不断在推进党的建设中淬炼成长。
1939年10月份,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首次把“党的建设”称之为一项“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纳入“四个伟大”之中,强调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从“工程”到“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党的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系统性,也昭示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拓展、延伸、深化、升华。
从“工程”到“新的伟大工程”,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将决策的出发点立足于人民,都将人民的利益贯彻于务实的举措中。我们党始终葆有自我革命的精神,一次次拿起手术刀给自己动手术,于改造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在总结经验、修正错误、把握规律中推动事业发展、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善于总结经验、修正错误、把握规律,才能走向更远的未来。目光聚焦当下,中国战“疫”的进程与结果,让世界再次慨叹中国的“国家能力”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这次大考也提示我们还有哪些方面需要继续补强。
继续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战“疫”实践,为新时代增强民族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了生动的教科书和历史启示录。眺望前路,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正在明显地增多。唯有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以底线思维重点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绝不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