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和电子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事中高端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中高端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
该公司目前已经通过了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根据公开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宏和科技2015年和2016年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速还分别仅为3.27%和4.77%,而在申报上市前一年的2017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却快速提升到110.58%;而在净利润同比大幅增加的同年,2017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却同比减少了39.14%,变动方向与净利润数据背离。
此外,宏和科技的细节财务数据当中,也存在不少疑点,非常值得关注。
首先来看宏和科技的人力成本数据。根据招股书第258页披露的主营业务成本构成数据,以及第259页披露的生产人员工资情况,可以发现,宏和科技各年度计入到营业成本中的直接人工金额,均明显低于同年生产人员工资支出。以2016年为例,当年营业成本-直接人工金额为3629.18万元,同年生产人员工资支出则高达4576.48万元,较成本计入金额多了近千万元。
在正常的会计核算逻辑下,这应当对应着宏和科技在2016年的半成品、库存商品等存货数量大幅增加,也即差额部分的人力成本计入到未出售存货中,进而导致对应存货科目余额大幅增加。
但事实上,从财务数据来看,2016年末宏和科技的半成品、库存商品存货余额合计约为4200万元,同比2015年末的5745万元不仅没有增加,相反还大幅减少了1500万元左右。
其次再来看宏和科技的产品单价数据。根据招股书第256页披露的信息,宏和科技的产品单位成本主要受采购单价的影响,其变动趋势与主要原材料原纱的采购价格变化趋势总体一致。
然而根据招股书披露,在2018年上半年,宏和科技采购极细纱单价为223.27元/千克,相比2017年的206.16元/千克,增幅达8%左右;与此同时,极细纱原材料对应的产品为极薄布,2018年上半年的单位生产成本为8.72元/米,相比2017年的9.08元/米不仅没有增加,相反还下降了。
也即在宏和科技的极薄布产品中,在核心原材料极细纱采购单价上涨的同时,极薄布产品单位生产成本却出现了下降,变动趋势与核心原材料采购单价明显背离,也与该公司在招股书中所描述的“变动趋势与主要原材料原纱的采购价格变化趋势总体一致”存在矛盾。
最后再看宏和科技的采购资金支出。根据招股书第236页披露的数据,宏和科技在报告期内各年度均存在大金额的票据背书支付,在正常的会计核算逻辑下,这就应当导致该公司实际采购资金支出,小于同年采购总额,差额部分即对应着票据背书支付的部分。
但事实上,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2017年采购总额为3.88亿元,同年现金流量表中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科目支出金额为2.53亿元,再考虑到同年应付款项余额的净增加金额约为四千万元,则对应着采购资金实际支出金额较采购总额的差额约为为九千万元。
然而,同年宏和科技票据背书支付则高达1.4亿元,显著超过了前文所述的九千万元差额,这并不符合正常的会计核算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