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湖第三中学大门紧锁,操场的一侧摆着两排铁桶。
人民网北京7月30日电 (记者林露 实习生王玉雪 李楠)每年寒暑假,放假的中小学生们就为没有场地运动而发愁。一边是放假的学生无处运动,另一边则是各中小学的操场闲置。尽管北京市早有相关政策在两者之间“搭建桥梁”,但是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走访: 6所中小学运动场均不对外开放
近日,人民网记者随机走访了北京市朝阳区的6所中小学,发现学校的大门都紧闭着。采访到的传达室人员都表示不对外开放操场,其中有3所表示正在装修无法开放,但是记者却没有看到现场正在施工的景象。当被问及装修完工后是否开放时,他们表示“从未有过这种情况”。
这里的“外”不仅包括附近的居民,也包括正在放暑假的本校学生。被采访到的6所学校均表示,不管是在校学生还是附近居民,暑期都不得进入操场运动。
针对不对外开放的原因,他们也有不同的说法——“学校不让”、“太乱了”、“不能没事找事”。团结湖三中的传达室人员甚至表示“别说进来运动了,学校现在都要求不能拍照了”。当被问到是否知道北京市出台的中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政策时,他们均表示“不知道”。
但是,早在2007年出台的《北京市关于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指导意见》中就规定,有条件的学校应免费开放露天体育设施。
2011年,《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对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做出规定。随后,各区县公布的5年全民健身计划里,也都强调“学校体育设施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朝阳区还明确主管部门应为体育设施开放的学校购买保险,凡是拥有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室外健身器材或者200米以上跑道田径场其中之一的学校,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和课余训练的前提下,其室外体育设施均应在双休日、法定假日以及寒暑假期间对社会开放。
针织路小学校门外竖着施工围挡,记者通过几块铁皮临时搭建的“校门”进入校区后,并没有看到有人在操场上运动或者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