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信息发布网 > 科技 > 互联网 >

徙木立信焕发新活力 干净干事创造新伟业

导读:

  收官之年,继往开来。

  今年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

  收官之年,继往开来。

  今年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是关键的一步。筑牢作风基石,焕发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打赢收官战,更好启新程、开新局。

  在决胜“十四五”的重要节点上,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当其时,意义重大。

  “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对于开展这次学习教育,日前中办印发的《通知》开宗明义。

  党的作风,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打铁必须自身硬,要登绝顶莫辞劳。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要精心组织实施,推动党员、干部增强定力、养成习惯,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中央八项规定出台,这是新时代制定的第一部重要党内法规。这一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改变中国。

  今天,以学习教育为契机,中央八项规定这张作风建设的“金色名片”,又将擦出怎样的光芒,绽放大党风华,照亮大国伟业?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实践是最有力的证明。

  “党的十八大之前,面对一个时期以来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党是忧心忡忡的,我是忧心忡忡的。”在一次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

  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实现重塑。

  “这些年,八项规定确实是推动了根本性的变化,风气为之一新,过去积重难返的现象大部分没有了。”

  致广大而尽精微。

  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切入,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形成一整套制度规范体系……党找到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赢得了“两个历史主动”。

  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篇章,起笔看似寻常。但正是以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破题,有效解决了“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的问题。

  实践中,我们党不断深化对作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为管党治党提供了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开展这次学习教育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引。

  (二)

  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

  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

  一颗苹果,照鉴党的优良作风,映照为民造福的初心。

  辽宁锦州,关于苹果的红色故事启人深思。今年春节前夕到辽宁,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起。

  辽沈战役期间,锦州乡间的苹果熟了,解放军战士行军路过,虽然饥渴难耐,却一个都没有摘。

  “毛主席说‘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总书记的话意味深长,“这样的苹果,我们现在也不能吃。”

  陕西延安南沟村,建起高标准山地苹果示范园和生态农业示范园,滴灌技术、矮化种植技术、选果生产线等不断发展,苹果托起了乡亲们的致富梦。

  2022年10月,总书记来到这里,称赞“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

  甘肃天水麦积区,一渠洮河水解燃眉之急。花牛苹果长势好、品质优,进冷库、乘轻轨,借助海外仓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4年9月,总书记专程到南山花牛苹果基地考察,强调“把这个特色产业做得更大”。

  …………

  中国式现代化,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

  从不能吃人民的苹果,到带领群众发展苹果产业,再到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纪律作风一以贯之,价值追求一脉相承,责任使命与时俱进。

  革命战争年代,党用铁的纪律赢得了民心,“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带领人民缔造了新中国。

  新征程上,只有继续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才能紧紧依靠全体人民和衷共济、共襄大业。

  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任何时候都不能忘。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专门提到“窑洞对”,寓意深远。

  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归根到底就是要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把14亿多人民汇聚成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铜墙铁壁”,凝聚成“汪洋大海”般的前进伟力。

  (三)

  党风是表现,党性是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

  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

  党性修养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才能在关键时刻让党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

  “所有党员,紧急集合!”今年1月,西藏定日地震牵动人心——

  “电力是灾区的‘生命线’,我们必须跑在前面。”

  “群众满意就是值得。作为共产党员、援藏医生,我们一定要做好灾区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

  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抗震救灾最前线,做灾区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折射党性觉悟,彰显政治本色。如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紧锣密鼓,珠峰脚下,又闻欢笑声。

  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作风问题,很多就是因公私关系没有摆正产生的。

  战争年代立下赫赫战功,和平年代解甲归田,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与名。家中三个儿女没有一个人靠他的关系上学找工作。“我是共产党员,是党的干部,如果我照顾亲属,群众对党怎么想?”

  “头顶三尺是法律,脚下支撑是品节。”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监一庭原副庭长周春梅,用生命展现了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面对熟人为案件打招呼的非法请求,周春梅明确表示“这不可能,我不能这样做”。

  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当干部就要干事,就要创造业绩。但为公还是为私,出发点不同,结果也会有云壤之别。

  重显绩轻潜绩、重面子轻里子,喜欢“作秀”而不是“做事”,热衷于“造势一时”而不是“造福一方”……归因在政绩观偏差,归根在党性不强。

  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